2018年1月23日 星期二

思考的三個層次,有意識地跳脫框架,才是「獨立思考」!

 從思考的三個層面理解「獨立思考」
思考可分成初階、中階和高階三種層次。

初階思考,也稱為反應式思考,也就是你被動的被牽著走,是不自由的思考。

中階的思考,將所學的理論、想法,運用在不同的處境當中。

高階思考,也就是批判性思考(critical thinking)。「檢查你在推理初、中階思考的過程中,證據站不站得住腳、理由充不充足、預設的立場有沒有錯誤、推衍合不合邏輯,讓你的思考跳出原來的框架,獨立出來看事情。」當你開始利用批判性思考想問題的時候,你會注意到不合理的地方,因此能夠進一步調整思考問題的方向,找出解決方案。

用什麼方法來練習走出思考的框架
1.角色扮演:
換個位置,所看到的事情就會不一樣。像是你可能覺得主管的做事方法很沒效率,抱怨不已。但當你以主管位置,思考同一件事,會發現原來沒效率的方法是為了防弊。這也是因為身處的位子不同,預設也不同所致。偶爾變換處境,能夠拓展不同的視野,增進彼此的理解。

2.換個框架思考:
人常常因為習慣既有的看事情角度,而難以從其他視角來思考。想要找到新的框架,可以逼自己發掘沒注意到的想法。例如,你先列出五個常用來形容手機的詞彙。接著,再想這五個詞彙以外的字詞形容你的手機。在這樣的練習中,新的框架就會慢慢浮現。

3.白骨精法:
白骨精,就是比喻人在百年後化成白骨,這個方法是鍛鍊切換「遠近視野」的能力,想像一個人十年後、二十年後,甚至一百年後會是什麼樣子。利用白骨精法透過角度放大、時間拉遠,透過觀察近像,再想像遠景,訓練我們能夠更全盤的思考問題。像是在發想產品提案時,除了細細觀察市面上的類似商品外,還要拉開視野,去思考產業未來可能怎麼變化,發想符合未來趨勢的功能。

小建議:
想培養員工從不同角度看事情,林從一建議在問題發生時,不要急著分派任務著手解決。先聚集辦公室的成員一起討論如何處理,讓不同背景的人提出各自的看法,藉此讓成員習於多角度思考。

原文出自《經理人》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