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場演講中,教授問現場觀眾三個非常好的問題,
第一個問題是「你想要活到幾歲?」然後把答案寫下來。
第二個問題是:「你現在幾歲?」,也把答案寫下來。
然後把第一個答案減去第二個答案,
這雖是一個簡單的數學,但是重點是他的問法。
接著教授問,「還有六十年可以活的人舉手」,現場有不少人舉手,
教授就這樣一路問下來,一直問到 ”只剩”十年可活時,現場只剩下一位先生了,教授笑笑的恭喜他:
哇,這重點在於自己的選擇。
你如果”想要 ”活到一百歲,你該怎麼做?
該不該一大早起來做運動?該不該注重養生保健?
如果只剩十年可活你想怎麼活?
還會這麼執著於這些身外之事嗎?
還會亂發脾氣看不開心嗎?
如果早知自己的死期,是否會改變自己的人生觀?
大家都不願意老,但是歲月不饒人,時間還是無情的消逝。
教授接著說,一般人的一生不外乎有三個階段,
第一個階段是學習階段,第二個階段是工作階段,
他問現場的人想不想趕快退休?
現場大家都迫不及待想趕快退休。
教授又問,退休之後要做甚麼?
有人回答去旅行,環遊世界;也有人答說做義工、志工。
教授提到,有很多人拼命賺錢,
也有人退休後天天出國旅行,
那麼應該要怎樣來面對人生呢?
他提出了 「一日一生」的觀念。
也就是每天都要學習,保持學習的動力;每天都要工作,維持生活的
人生有太多的事不能等,其中「行善與行孝」是不能等的,
佈施即行善,七種不須花錢的佈施,大家一定能天天做時時做,
二為言施:說好話的佈施,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說好話,切實力行。
三為心施:為對方設想的心,體貼眾生的心的佈施。
四為眼施:用慈愛和氣的眼神看人。
五為身施:身體力行幫助別人。
六為座施:讓座給需要的人的佈施。
七為察施:不用問對方就能察覺對方的心,
行孝:還需要我多說嗎?快快向爹娘道早,外出的人,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