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ar Friends,
若最近您有見到我, 就會發現我的手上帶了一只紫色的手環! 是為了響應"不抱怨運動"而提醒自己用的! 這真是一個好方法, 大家一起來響應, 創造一個正向積極的美好世界!
正如證嚴上人常說的: 心想好意, 口說好話, 身行好事, 腳走好路.... 世界自然和諧
幸福不換手,抱怨遠離我!創造好運吸引力,擺脫抱怨惡勢力!戴上紫手環,接受21天的挑戰,為自己創造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!
你認為你很樂觀嗎?你有沒有數過自己每天會抱怨幾次?你覺得自己老是碰上衰事,所以唉聲嘆氣嗎?本書要邀你加入一項特別的行動,從今天開始,養成正向思考、積極行動的「不抱怨」習慣,讓幸福快樂長相左右!
抱怨就是在講你不要的東西,而不是你要的東西。當我們開始抱怨,就是將焦點放在不如意、不快樂的事情上,我們說的話表明了我們的想法,而我們的想法又創造了我們的生活。這是一個惡性循環,也是一種負面的吸引力法則:你發出的抱怨和牢騷越多,你所招惹來的抱怨、牢騷和負面能量也會越來越多……
你的手中,握有翻轉人生、改變世界的秘密。美國知名牧師威爾.鮑溫,發起了一項「不抱怨」運動,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色手環,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,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,以此類推,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,那時你就已經養成不抱怨的習慣了。
覺得很難嗎?不到一年,全世界就有八十個國家、六百萬人熱烈參與了這項運動,學習為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,甚至進而影響了他人,讓這個世界充滿平靜喜樂、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。而你也可以成為其中的一分子,一起來體驗「不抱怨」的神奇力量!在本書中,威爾.鮑溫除了要介紹這個特別的「不抱怨」運動,也將藉由許多平易近人的生活故事、以及溫暖懇切的心靈建議,一步步地探索我們為什麼會抱怨,抱怨是如何破壞我們的生活,我們又要如何驅除這種殺傷力十足的語言表達形式。戴上紫手環,給自己一個機會堅持下去,你就能擁有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!
抱怨之前,先想想:
如果我們對自己坦誠,就會發現生命中足以讓我們正當抱怨(表達哀傷、痛苦或不滿)的事件,其實寥寥可數。我們的抱怨多半都只是一堆「聽覺污染」,有害於幸福與美滿。
抱怨就好比口臭。當它從別人的嘴裡吐露時,我們就會注意到;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,我們卻能充耳不聞。
當事情不太對勁,而你說了:「當然會這樣囉!」或是「難道你不知道嗎?」你就是在傳送這樣的訊息:你在等待壞事的降臨。這個世界聽見了,就會帶來更多壞事給你。
如果你想去改變別人或扭轉情勢,這就是抱怨。如果你希望一切有別於現況,這就是抱怨,而不只是陳述事實。
那些覺得抱怨是理所當然的人,哪裡也到不了,只會在同一個不快樂的出發點原地打轉。我們的焦點必須要放在我們希望發生的結果上,而不是我們不要的事情。
當你的嘴巴停止表達負面的思想,你的心靈就會產生其他更快樂的念頭。你的心靈就像一座意念工廠,隨時都在運作,若是負面的想法缺乏市場,工廠就會重建改組,轉而生產快樂的思想。
作者簡介
威爾.鮑溫(Will Bowen)
密蘇里州堪薩斯市基督教會聯盟的主任牧師,在牧會之前,有多年從事廣播和行銷等工作的經驗。他熱愛運動、聖經史、騎馬、旅遊、閱讀,與妻子桂兒育有一女莉亞。目前他們全家人與幾隻馬、狗、貓住在密蘇里的鄉間。
【不抱怨的世界】網站:www.AComplaintFreeWorld.org
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
如何給人免費的建議?
摘自 上班族投資理財 - Invest In Taiwan Stock Market noreply@blogger.com (pjhuang) 著
我常觀察到一種現象,當我給別人免費的建議,例如去學校裡演講,或在與同事朋友聚餐的餐桌上,或網路上的文章分享,一個很遺憾的現象,當我給人免費的建議時,這些朋友接受建議的比例,似乎比給收費的建議時少很多,如果真的希望給人免費的建議,又能有真的效果,要如何做呢?
為何人不太容易接受免費的建議呢?當我給他免費的建議時,我的話就會被他認為是他所收到眾多的免費的建議之ㄧ而已,現代社會裡有太多免費的資訊,每天電視、雜誌裡,都有許多的專家、學者、記者、資深媒體人、名嘴,在對當前的財經現象批評與分析,當我說出免費建議時,我在他眼裡就和這些同樣免費說給他聽的人,沒有很大的不同,如果他不信媒體名嘴,可能就不會相信我的建議。我可以想得到的方式,就是不要太常給,太頻繁出現的訊息,有可能效果逐次降低。不要太容易給,不要太直接、太簡短的回復,過度簡化是電視媒體的壞習慣,多和個人溝通幾次再給,或是另外約會出來,或是另外闢桌來談。建議還是要盡量個人化,免費的建議可能無法像收費的理財規畫建議,按照完整的理財規劃步驟來做,但是,還是要盡量收集對方投資經驗、家庭狀況、資產負債與收入支出狀況,否則我以為在回答對方的問題時,很可能我只是直覺地在回答如果是我自己的狀況,我會怎麼辦,問題是對方不是我,給我自己的建議,對方聽不進去,也合理。做不到這些,就不要講太多吧。或調整一下自己的期待,講了就講了,反正自己覺得適合,別人聽不進去,沒有產生效果,對效果期待低一點,就不會太失望。
感想: 呵呵~~我也曾有過這樣的迷思, 但是現在我把分享當成個人樂趣, 至於建議是否有被接受倒不是那麼的重要! 因為, 很多事情仍是要講究因緣的, 隨順因緣才是最重要的事, 我自己可以雞婆多一些, 但是不要因為吝於分享, 而讓人錯失因緣就遺憾了呢! 呵呵~~
我常觀察到一種現象,當我給別人免費的建議,例如去學校裡演講,或在與同事朋友聚餐的餐桌上,或網路上的文章分享,一個很遺憾的現象,當我給人免費的建議時,這些朋友接受建議的比例,似乎比給收費的建議時少很多,如果真的希望給人免費的建議,又能有真的效果,要如何做呢?
為何人不太容易接受免費的建議呢?當我給他免費的建議時,我的話就會被他認為是他所收到眾多的免費的建議之ㄧ而已,現代社會裡有太多免費的資訊,每天電視、雜誌裡,都有許多的專家、學者、記者、資深媒體人、名嘴,在對當前的財經現象批評與分析,當我說出免費建議時,我在他眼裡就和這些同樣免費說給他聽的人,沒有很大的不同,如果他不信媒體名嘴,可能就不會相信我的建議。我可以想得到的方式,就是不要太常給,太頻繁出現的訊息,有可能效果逐次降低。不要太容易給,不要太直接、太簡短的回復,過度簡化是電視媒體的壞習慣,多和個人溝通幾次再給,或是另外約會出來,或是另外闢桌來談。建議還是要盡量個人化,免費的建議可能無法像收費的理財規畫建議,按照完整的理財規劃步驟來做,但是,還是要盡量收集對方投資經驗、家庭狀況、資產負債與收入支出狀況,否則我以為在回答對方的問題時,很可能我只是直覺地在回答如果是我自己的狀況,我會怎麼辦,問題是對方不是我,給我自己的建議,對方聽不進去,也合理。做不到這些,就不要講太多吧。或調整一下自己的期待,講了就講了,反正自己覺得適合,別人聽不進去,沒有產生效果,對效果期待低一點,就不會太失望。
感想: 呵呵~~我也曾有過這樣的迷思, 但是現在我把分享當成個人樂趣, 至於建議是否有被接受倒不是那麼的重要! 因為, 很多事情仍是要講究因緣的, 隨順因緣才是最重要的事, 我自己可以雞婆多一些, 但是不要因為吝於分享, 而讓人錯失因緣就遺憾了呢! 呵呵~~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