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3月19日 星期四

好觀念分享:一日一生

有一場演講中,教授問現場觀眾三個非常好的問題,

第一個問題是「你想要活到幾歲?」然後把答案寫下來。

第二個問題是:「你現在幾歲?」,也把答案寫下來。

然後把第一個答案減去第二個答案,這個數字就是你還有幾歲可以活。

這雖是一個簡單的數學,但是重點是他的問法。

接著教授問,「還有六十年可以活的人舉手」,現場有不少人舉手,「還有五十年可以活的人舉手?」,我心裡暗暗吃驚,因為照這種算法我只剩三十五年可活,跟現場的人比起來求生意志是最低的了。

教授就這樣一路問下來,一直問到 ”只剩”十年可活時,現場只剩下一位先生了,教授笑笑的恭喜他:「你是第一名喔!」

哇,這重點在於自己的選擇

你如果”想要 ”活到一百歲,你該怎麼做?

該不該一大早起來做運動?該不該注重養生保健?

如果只剩十年可活你想怎麼活?

還會這麼執著於這些身外之事嗎?

還會亂發脾氣看不開心嗎?

如果早知自己的死期,是否會改變自己的人生觀?

大家都不願意老,但是歲月不饒人,時間還是無情的消逝。

教授接著說,一般人的一生不外乎有三個階段,

第一個階段是學習階段,第二個階段是工作階段,第三個階段是退休後享受人生階段。

他問現場的人想不想趕快退休?

現場大家都迫不及待想趕快退休。

教授又問,退休之後要做甚麼?

有人回答去旅行,環遊世界;也有人答說做義工、志工。

教授提到,有很多人拼命賺錢,以為等到賺到幾千萬後退休後再來好好享受人生,結果一朝檢查出來得到不治之症,甚麼都沒有享受就不甘心的離開了。

也有人退休後天天出國旅行,玩了一陣子之後又覺得人生失去了目標,好像一直玩樂也欠缺一點甚麼。

那麼應該要怎樣來面對人生呢?

他提出了 「一日一生」的觀念。

也就是每天都要學習,保持學習的動力;每天都要工作,維持生活的目標;每天都要享受人生,而不是等到退休之後才來享受人生。

常理心得:相信大家最常聽到的就是:「等到我賺夠了,等到我退休了,等到孩子大了,等到...」,已經有太多事是不能等的了,慈濟證嚴法師已推動慈濟志業四十多年了,她時常有來不及的感覺,地,水,火,風,四大不調一再傷害地球與人們,而這一切都是人心不調所造成的,因此,師父一再要安定人心膚慰人心,但是這工作她何曾說過,等到慈濟募集足夠的款項再來做救人的志業,一切都是在當下,慈濟志工社區化,那裡有需要,志工菩薩就可以立即出現在大家的身旁,若是有急難救助需求發生,而得到的回答是等到籌足了經費再來救人,無異和引東海的水來救路上淺溝的小魚一樣,遠水救不了近火的。

人生有太多的事不能等,其中「行善與行孝」是不能等的,這篇文章起了一個很好的概念:一日一生,但是只著重在個人的想法,提出行善與行孝做為每日的重點目標,這樣人生才不會有遺憾!

佈施即行善,七種不須花錢的佈施,大家一定能天天做時時做,和您分享:

一為和顏施:對於別人給予和顏悅色的佈施。
二為言施:說好話的佈施,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說好話,切實力行。
三為心施:為對方設想的心,體貼眾生的心的佈施。
四為眼施:用慈愛和氣的眼神看人。
五為身施:身體力行幫助別人。
六為座施:讓座給需要的人的佈施。
七為察施:不用問對方就能察覺對方的心,並給予相對其所需的方便的佈施。


行孝:還需要我多說嗎?快快向爹娘道早,外出的人,記得打個電話報平安,勿讓父母掛念,那裡和錢有什麼相關才能行孝!呵呵~~與您分享!
.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