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2月3日 星期六

鞠躬一分鐘幫助燃燒內臟脂肪消下腹贅肉

年末年初聚餐、尾牙,餐餐大魚大肉,餐後飲品、酒精性飲料喝下大量的熱量,還抽不出時間運動,吃下的食物全成了脂肪,肚子變得圓滾滾?

這時就可透過簡單的1分鐘鞠躬瑜珈,輕鬆消除下腹贅肉,而且這個動作還能重整背後肌肉與腹肌的平衡,打造美麗身形!

1分鐘鞠躬瑜珈這樣做
  • STEP-1    雙腿併攏,筆直站立。雙手交扣放到後腦勺,放鬆伸展腋下,打開手肘,讓肩胛骨靠近。
  • STEP-2    一邊吐氣,一邊緩緩彎下上半身,來到與下半身呈現直角的位子,這時為了不讓手肘合起,要有意識地使用背部的力量,讓手肘維持張開。
  • STEP-3    一邊吸氣,一邊用腹部的力量緩緩抬起上半身。這時要注意背部不要拱起。

來回以上的動作5~10次。

洗衣四招除臭、防呼吸道感染

雨下不停的日子裡,總是不得不把洗好的衣服晾在室內,卻發現洗乾淨的衣服有臭味?這種臭味不僅惱人,同時還是衣服上細菌孳生的信號!卡他莫拉菌會寄居在人類呼吸道上,引發急性中耳炎、下呼吸道感染、腦膜炎等病症,而麴菌則會造成氣喘、呼吸困難、支氣管炎。不想讓衣服成為細菌黴菌孳生的溫床,影響家人健康,可透過四種方法改善!

室內晾衣對策
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衛生指導基準宣導指出,為了除菌消臭,維護家人健康,可試試以下方法。

1.熱水殺菌
可以用40C的溫熱水加洗衣劑先泡過衣服,之後再清洗衣服,就能有效殺菌。注意:50C以上的熱水可能會造成衣服材質損傷。

2.更換洗衣精
使用具有除菌除臭成份的洗衣精,含有酵素成分的洗衣精具有除菌效果,可將髒污和細菌一同洗淨。

3.盡快乾燥
在晾乾衣服上多下一點功夫,盡量選擇通風的位置曬衣服,解開衣服外套上的扣子,掛衣服的間距拉開,將不容易乾的衣服掛在外側。並使用電風扇和除濕機盡快讓衣服乾燥,使用熨斗也能讓衣服更快乾,還具有殺菌效果。

4.遠離臥室
如果擔心細菌對人體帶來的危害,可盡量將濕衣服遠離臥室和常待的房間,即可減緩症狀。

天冷好發心血管疾病,起床來杯熱飲

氣溫越來越低,特別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,低溫讓血管收縮,讓人末梢血液循環不良,氧氣和營養無法隨著血液輸送全身細胞,結果就導致代謝變差,內臟機能低落,免疫力低落,久而久之還會使得各種慢性病萌芽。

早晨是一天當中體溫最低的時候,這時喝點熱飲對於促進循環十分有益;從一早讓身體由內而外暖起來,既慰勞自己,又能提高新陳代謝,還對於肩頸痛、生理痛等各種不適症狀都有幫助。

三種暖身又暖心的飲品
肉桂可可
有研究指出,肉桂能夠刺激生理循環,增加20倍血糖代謝率,每天半小匙肉桂,就能降低血糖、三酸甘油脂及總膽固醇,達到瘦身效果。肉桂具有維護血管健康,提振血液循環的效果。而可可也能讓末梢血液循環變佳,能幫助暖身。可可的抗虛寒效果來自於多酚,因此選擇建議純可可。


薑粉柚子茶
加熱乾燥後製成的薑粉,能夠刺激交感神經,將身體囤積的脂肪轉換成能量燃燒,不只暖身,還具有瘦身效果。而柚子是柑橘類的水果,果皮富含多酚橙皮苷,能改善末梢的血液循環。此外,柑橘類的香氣還有助於調整生理時鐘,幫助身體從睡眠模式切換成活動模式,是適合早晨醒神的熱飲。


印度奶茶

用生薑、洋茴香、黑胡椒、丁香以及肉桂等辛香料煮出的奶茶,能促進血液循環,具有暖身效果,丁香中的丁香油酚抗氧化作用強,能夠預防老化以及動脈硬化,此外,還能夠促進消化、幫助整腸,抑制噁心感,也具有暖身的效果,能促進血液循環。基底的紅茶也含有多酚茶黃素,有強力的抗氧化和殺菌作用,能預防感冒和流感,提高免疫力。

要活就要動

久坐會影響健康?
現代人常常在椅子上,開車上班是坐著,到辦公室工作是坐著,回家看電視滑手機上網購物打電動時,當然也是是坐著。各位讀者是否曾經算過自己一天花了多少時間坐著呢?

但根據研究,超過半數的美國人一天內坐著的時間可是超過了六個小時,而這群人的平均壽命會比一天坐不到三小時的人還少兩年。根據研究,坐愈久,壽命愈短

不僅如此,現在已經有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,久坐及缺乏運動對人類的健康程度影響頗大。坐愈久,罹患心臟疾病、糖尿病、肥胖、乳癌和大腸癌的機會都會上升。

為何久坐會讓人生病?
我們的祖先們都是鎮日以雙足勞動,或走或跑,努力掙得糧食及維持生活。也就是說,多以雙足活動是人類的生物特性,人有超過360個關節和700條骨骼肌,是被設計成該多走路的。

然而當社會突然迅速發展,演進到多數人都是坐一整天時,我們的身體設計來不及趕上變化,長期限制身體活動會讓肌肉接收不到適當活絡訊號,久坐因而危害了我們的健康。

如何從生活中避免久坐?
記得於工作空檔多站一下,做點伸展也好,或試看看站著講電話。多走路及騎腳踏車上班,搭乘大眾運輸工具。

到了公司,別搭電梯而是多爬樓梯,需要討論公事時可考慮到附近邊走邊聊,而非一定要坐在辦公桌前。現在也有一些辦公桌是可以調整高度,偶爾讓自己站著辦公也不錯,讓收縮受限的肌肉多獲得放鬆,久而久之身體就能獲得回報。

保持運動達到運動333指標(每周至少運動3次,一次至少運動30分鐘,運動後心跳速率達到每分鐘130下)對健康有益。其實,只要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,不當個「沙發馬鈴薯」,而是踩著腳踏車或滑步機,也能對健康影響深遠。


再忙也要記得動一動喔!


氣溫不斷降低,皮膚狀況拉警報

寒流來襲,氣溫驟降,有哪些皮膚狀況,需要特別注意呢?一起來看看三個容易在冬天,尤其是氣溫低的時候惡化或發作的皮膚問題。

單純皰疹
單純皰疹,俗稱叫感冒瘡;或者「寒冷瘡」,通常在感冒、抵抗力下降的時候會出現。

可能的原因,不外乎天氣冷,造成嘴唇乾裂,形成多個微小傷口,在吃東西、擦嘴巴時,難免會把病毒帶到周圍,因而傳染到乾裂的區域。皰疹發作時,最忌諱手抓過病灶後,再去摸其他皮膚,就有可能傳染到其他部位;特別是本身有濕疹、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,都可能讓病毒趁虛而入,引起大面積、廣泛性的皰疹病毒感染,這點一定要格外小心。


冬季癢
冬天天氣乾冷,肢體末端皮膚含水量因為環境的關係而降低,進而引發皮膚乾燥、乾燥誘發癢感,抓了之後皮膚破損更厲害、水分散失更多、引發更厲害的發炎,這就是冬季癢的惡性循環。

冬季癢的治療,重要的不是擦藥,更不是吃藥,而是勤擦保濕劑,除了能加強皮膚屏障、減少經皮水分散失,還能有效降低癢感。值得住意的是,寒冷的冬季選擇油脂含量高的乳霜或油膏,效果比較顯著。不論使用哪種保濕劑,大面積、一天多次勤擦,才能讓冬季癢控制得宜。

另外,天氣冷泡個熱水澡,溫度高、會讓皮膚表面的水分散失更多,往往會惡化冬季癢。建議泡完澡立刻全身擦保濕劑,睡覺前記得再補充一次,才能減少冬季癢。



疥瘡
冬天容易惡化的皮膚疾病當中,搔癢度百分百的,非疥瘡莫屬!疥瘡是一種寄生蟲傳染疾病,主因是疥蟲寄生在人體皮膚內,因為疥蟲在皮下打洞、覓食、產卵、而引發劇癢的皮疹,主要經由人與人接觸而傳染。疥瘡在集體生活的場所,像是安養院、軍隊、球隊、監獄當中非常常見,門診只要見到平時住在安養院的患者,皮膚科醫師心裡一定會想到的疾病,其中之一就是疥瘡!冬天一到,疥蟲也跟著發威,家中有團體生活的成員,真的要格外提高警覺!





最後要提醒大家,寒流來襲,請務必注意好保暖,皮膚平常就有狀況的患者,也請加強保濕,不要因為天氣冷,就一直沖溫度很高的熱水、或是每天泡澡,這些會讓皮膚發炎的情況更形惡化;比較可行的方法是在家中或浴室中加裝暖器,升高室內溫度。

2018年2月1日 星期四

冬天要注意! 醒來後的第一件事「不是穿衣服、喝水」!而是花十分鐘喚醒身體

在冬季,一天裡最艱難的幾分鐘就是起床後的那幾分鐘:溫暖的「天堂」和冰冷的「地域」只隔著一床被子的距離,從被窩出來著實是一件痛苦的事情;因此,不管在南方還是北方,清晨都是急性心梗、腦中風發時刻!

其中,最危險的時候,就是我們剛剛睡醒的一剎那!如果一睡醒就匆匆起床穿衣服,身體從長時間的休息狀態,突然改變體位進入到活動狀態,人體交感神經係統被迅速激活。老年人調節能力差,易發生體位高血壓。再者,經過一晚上的人體處於靜止狀態,血液粘稠度增高,血管阻塞發生幾率大,也有可能會加劇供血不足,引發心腦血管疾病。

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不是馬上起床穿衣服,而是花十分鐘喚醒身體

推腹2分鐘【做法】
雙手平齊放在胸口,手掌朝下,指尖對著指尖慢慢地稍稍用力往下推至肚臍眼以下,循環著推上20次。


按穴5分鐘【做法】
取足三裏、三陰交、曲池、合穀、內關五個穴位,每個穴位用大拇指按揉,每個穴位按摩一分鐘,兩側都要按到。


提肛3分鐘【做法】
兩腿分開與肩同寬,兩手自然伸直放在大腿的兩側,全身放松自然意守肛門,一提一縮,做個兩三分鐘的提肛運動。

喝一杯水喚醒血液【做法】
建議大家在床頭放個保溫杯,上面10分鐘的操做完之後,喝一杯溫水450cc左右,有需要早上起來服藥的也可以順便把藥吃了一舉兩得。

打開床頭燈喚醒眼睛
如果上面的事做完了還覺得睏,就可以把床頭燈打開,天氣好就把窗簾拉開,見見光,很快就會覺得精神滿滿不想賴床囉~

一天之計在於晨,防病的關鍵也是早晨!

心臟功能欠佳、有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動脈硬化、高血脂,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,都建議按照這個來做喲!

2018年1月23日 星期二

四種讓人聽不出重點的句子

職場上,溝通是一項相當重要的能力。然而,把原本想說的話埋藏在許多隱晦的語句之下,最終導致整間辦公室充斥著不清不楚、不確定的訊息,溝通成效也大打折扣。

想要讓自己的話聽起來更明確、讓別人清楚知道你想說什麼,請避免使用以下這四種句子:

一、「我不太確定,但…」
新鮮人常因怕踩到地雷,以「不確定…」為話題開場。你或許想用這些句子讓自己聽起來不會太驕傲、太高高在上,但這些語句只會讓別人聽不懂你想說什麼。如果你對自己要說的話非常有把握,請省去這些話,避免說出「我猜啦…」「我只是想說…」「這很難講」等句子。

二、「大概」、「好像」、「或許」
當一個人告訴你「這樣好像有點奇怪…」、「我大概知道…」,對方要不是有所保留,就是不太知道自己究竟想說什麼。

三、「有可能」、「很有機會」、「很有希望」
這些副詞只會讓人無法知道某件事究竟會不會發生,何不直接說出影響專案完成時程的因素有哪些,和你認為最快和最慢完成的時間?或是讓員工知道他可能及無法加薪的原因會是什麼,省去對方揣測猜想的時間。

四、「我聽人家說...」、「我朋友說過...
如果你想要讓自己聽起來相當專業、言之有物、清晰有理,就別在句子裡「摻水」,直接說出你想所,如此才能真正達成溝通的本意。

原文出自《經理人》



思考的三個層次,有意識地跳脫框架,才是「獨立思考」!

 從思考的三個層面理解「獨立思考」
思考可分成初階、中階和高階三種層次。

初階思考,也稱為反應式思考,也就是你被動的被牽著走,是不自由的思考。

中階的思考,將所學的理論、想法,運用在不同的處境當中。

高階思考,也就是批判性思考(critical thinking)。「檢查你在推理初、中階思考的過程中,證據站不站得住腳、理由充不充足、預設的立場有沒有錯誤、推衍合不合邏輯,讓你的思考跳出原來的框架,獨立出來看事情。」當你開始利用批判性思考想問題的時候,你會注意到不合理的地方,因此能夠進一步調整思考問題的方向,找出解決方案。

用什麼方法來練習走出思考的框架
1.角色扮演:
換個位置,所看到的事情就會不一樣。像是你可能覺得主管的做事方法很沒效率,抱怨不已。但當你以主管位置,思考同一件事,會發現原來沒效率的方法是為了防弊。這也是因為身處的位子不同,預設也不同所致。偶爾變換處境,能夠拓展不同的視野,增進彼此的理解。

2.換個框架思考:
人常常因為習慣既有的看事情角度,而難以從其他視角來思考。想要找到新的框架,可以逼自己發掘沒注意到的想法。例如,你先列出五個常用來形容手機的詞彙。接著,再想這五個詞彙以外的字詞形容你的手機。在這樣的練習中,新的框架就會慢慢浮現。

3.白骨精法:
白骨精,就是比喻人在百年後化成白骨,這個方法是鍛鍊切換「遠近視野」的能力,想像一個人十年後、二十年後,甚至一百年後會是什麼樣子。利用白骨精法透過角度放大、時間拉遠,透過觀察近像,再想像遠景,訓練我們能夠更全盤的思考問題。像是在發想產品提案時,除了細細觀察市面上的類似商品外,還要拉開視野,去思考產業未來可能怎麼變化,發想符合未來趨勢的功能。

小建議:
想培養員工從不同角度看事情,林從一建議在問題發生時,不要急著分派任務著手解決。先聚集辦公室的成員一起討論如何處理,讓不同背景的人提出各自的看法,藉此讓成員習於多角度思考。

原文出自《經理人》


聽部屬簡報時一定會問的5個問題

有過這種感覺嗎?同事和你明明提出同樣的意見,但不管你怎麼說,老闆都不接受;其他同事說的,老闆卻是頻頻點頭。

偶爾有這種感覺很正常,若「常常有」這樣的感覺,和你分享一好一壞的兩個消息。
l   先說壞消息:你的溝通效率不夠好!
l   好消息是:改進溝通效率,是最容易提升的「解決問題能力」。

什麼是「精準的訊息內容」?
如何鍛鍊「真正有效的溝通」?
跟大家分享我聽部屬簡報時,最常提出的5個問題。
5個提問,我不一定會按照順序問,也常常沒有時間問完。

1. 「你簡報的目的是什麼?」
讓我決定值不值得花時間繼續聽下去。若感覺不值得,我會直說這不是我想聽的,我想聽的是...,請準備後再來。

2.「你的簡報內容重點是什麼?」
確認內容是否有清楚的重點並且符合主題。

3. 「你的簡報中,重要的支持論點有哪些?」
支持論點的充分性與正確性,讓我決定是否會被說服。

4. 「你確切要我做什麼決定?採取什麼動作?」
讓我知道聽完簡報後要做什麼,也思考這個行動是否能產生效益。

5.「好!太好了!如果要對總經理、董事長,或要去拜訪的企業夥伴做報告,你覺得他們想聽的是什麼?」
很多決定不是僅限於『老闆』,要依對象調整溝通內容,才能得到所有相關人員的支持。

 5 個提問,逼迫人們走出舒適圈, 放棄用「我有什麼可以說」,而改以「聽者需要什麼」為溝通的準則。 久而久之,溝通能力與舒適圈都擴大了。

與我共事的部屬,通常會蠻受挫折的。因為拋出這幾個問題後,若無法獲得滿意的答覆,簡報就會被打回票。但是,短短幾個月的時間,通常就可以看到報告內容有所改變,效率也開始提高。

請各位做老闆的,用這5個問題向部屬提問;所有的工作者,也請以這個方向準備與老闆(或其他對象)的溝通。若老闆不問,你就向自己提問。要提升溝通效率,就是這麼簡單!

原文出自《經理人》




用三個 What 表達能更說服人

同樣的點子,有些人提出來,就被質疑;從某些人的嘴巴裡說出來,卻博得滿堂彩,為什麼會這樣?這是因為人們在接受訊息時,只習慣依照某種模式,其實就是簡單邏輯概念。

想要準確傳達訊息,可以嘗試使用這個架構:WhatSo WhatNow What

What
從對話一開始,你就要先定義清楚你要傳達的「概念」,想想看如果對方只能接受到一個訊息,那會是什麼?

So What
再來,說明這個概念對聽眾有什麼「好處」,這可有助於聽眾在事後清楚地記得這件事。

Now What
最後,提出你希望聽眾採取什麼樣的「行動」。

說話有「架構」的好處就是,它能限縮你想傳達的訊息,讓訊息內容聚焦與精確。否則,訊息就很可能會被雜訊干擾,讓聽眾誤以為雜訊才是重點,最後對你的說法或想法產生質疑。

原文出自《經理人》

沒變強,是因為讓自己過得太舒服了!

職業生涯很長,對企業而言,它需要你成為一個專才,但從職業發展來看,你需要成為一個全才,方能適應社會的變化。阻礙你成為全才的不良習慣有很多,有時候我們喜歡趨利避害,「拖延症」更是讓自己定下來的目標難以實現。

要如何擺脫做事總是懶洋洋、拖拖拉拉的壞習慣呢 ?
從現在起要努力去尋找各種讓自己變得不舒服的環境、習慣,別害怕痛苦,伴隨著痛苦的出現,才會有成長的空間。

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,
一種人是強者,一種人是弱者。
強者給自己找不適,弱者給自己找舒適。

想要變得更強,就必須要學會強者的必備技能,那就是讓不適變得舒適

如果你學會了這種技能,你可以搞定很多事情,畢竟沒有一件事情是簡單的,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,忍受很多痛苦,甚至是讓自己遍體鱗傷。

享受這種「不適」拒絕用「藉口」逃避。事實上,我們可以學會享受這種不適。

制訂計劃表格,
讓這點不適參與在生活中,形成一種習慣。一旦變成一種習慣就會舒服多,良好的習慣就是這樣養成的。

找到方法:在於把一個很大的痛苦分解成 1000 份小不適,然後將它融入每天的生活中,培養成習慣,將不適轉變成舒適。我們可以透過上面的這種方法,對自己的能力進行提升,改變一些壞習慣,培養一些好習慣。

五大好習慣是什麼呢?

1、不拖延的習慣
可以制訂一個表格,叫做“戰勝拖延”。每次有想要拖延的想法的時候,就立刻去做,
完成任務之後就在表格上+1,當完成+1000的時候,拖延的習慣就根除了。

2、健身的習慣
每次有意識地讓自己承受一些不適,會逐漸提升自己的忍耐力,一旦養成一種習慣,我們會依賴於這種不適帶給自身的有利刺激,讓自己感到更有活力。

3、閱讀的習慣
沒有閱讀習慣的人會把讀書看成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。
如果你能夠建立一個表格,

每讀完一個章節就在上面寫上+1。逐漸養成習慣以後,改成閱讀一本書寫上+1,你會發現一個月你甚至能夠讀上 5 本書。然後閱讀會變得不再痛苦,而成為一種習以為常的事情。當你能夠跟別人談起你閱讀的著作以及你的看法,會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。

4、早起的習慣

5、寫作的習慣
寫作是一個整理想法的好工具,將平時閱讀中的論點整理出來,加以思考,總結成自己的話語。這樣,邏輯能力和思考能力就會逐漸加強。

練習將不適變成「好習慣」戰勝恐懼,擺脫拖延!




七個最該全力以赴的年度目標

每當年終將至,回顧過去一整年的成果,似乎還是跟當初訂下的目標有所落差。沒辦法達成年度目標的原因有兩個:

l   目標太模糊、不夠明確。
l   這些目標太困難,現在的能力根本做不到。

提供七個建議,挑選出最適合自己的新年新希望,並在未來的一年裡努力達成它。

1. 工作很重要,但健康和充足的睡眠更重要
「太努力」工作,將大把大把的時間投入在事業中,卻忘記好好照顧自己。善用有限的時間,給自己完全放鬆和休息的機會,安心的放下手邊工作,放心的去睡吧!花多一點時間和心力在健康上,每日睡眠充足,精神養飽了,才能保持工作時的好效率。

2. 大膽跨出舒適圈,向外結交新朋友
成功的 CEO 會將大部分的時間用在社交生活上,累積人脈資源。因此,可以嘗試走出待了一整天的辦公室,向外拓展不同的交友圈。

定期參加社交聚會,與不同的產業人士餐敘、聯誼,不僅可以打開不同圈子的人脈,了解其他產業的趨勢、新知,還可以在社交活動中,訓練口語演說和肢體表達的能力。

當然,如果真的沒有太多時間往外跑,在公司裡,也可以到其他部門走一走、聊聊天,增加與同事之間的互動,結交新的朋友。

3. 動手規劃,改善令你不滿意的現狀
在新年的一開始,應該暫時停下忙碌的腳步,拿出一枝筆和一張紙,坐在書桌前仔細思考:未來的一年裡,有什麼「一定要完成(或非完成不可)的工作」,以及你「最想做的事」,再從列出來的項目中,找出真正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,讓自己擁有更好的工作品質。

4. 投入大量時間,學習一項新的技能
找一件真正讓自己感興趣的事,並且投入大量的時間學習它。學習不同的技能不只可以培養向上提升的動機,還可以保持正向的心情,鞭策自己持續自我精進。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為自己設定目標並且達成它,因此,參加檢定考試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,為了達成目標而更加投入其中。

5. 經營個人社群,嘗試用網路行銷自己
無論是身旁的親朋好友、或職場上的工作夥伴,甚至是不同領域的陌生人,都可以透過在社群網站的公開訊息,了解自己的工作經歷和背景,不要再視社群網站為單純的社交工具,它還可以幫助我們做好職場的形象管理。

6. 幫信箱大掃除,刪掉沒有用的訊息
只需要花 30 分鐘,快速瀏覽每一封信件的標題,把再也用不到的信件通通刪除;此外,一些平常根本不會點開來看的廣告,也請取消訂閱,未來如果真的有需要,再重新訂閱就可以了。

7. 養成早晨閱讀的習慣,每天都要多學一點
新的一年裡,在工作上期許自己每天要都多學會一點東西。無論是一套厲害的談判技巧,或是學會使用 Excel 裡的一項小功能,嘗試每天早晨空下30分鐘~1小時,選擇幾個跟工作領域密切相關的網站,定期追蹤每日新知。如此一來,每天只需要消化 3篇文章,一個禮拜再整裡出 1項重要事件,長期累積下來,每個月吸收的新資訊將會非常可觀。

新年新希望不只是願望,立即寫下目標,朝更好的自己邁進,做就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