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
小聚讀書會分享:誰在背後挺你~打造職涯盟友團九大法則
分享人:Hunter
創造貴人相助,也要成為別人的貴人!
打造個人的職涯盟友團,有四個基本態度和九大方法!
最重要的是:多練習
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
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
人最大的不幸…就是不知道自己是幸福的…
|
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
我很善良,為什麼還有種種痛苦、煩惱?
我很善良,為什麼還有種種痛苦、煩惱? 在我剛入佛門不久,內心經常有不少莫名的痛苦, 由於對心靈的規律還理解不深刻,因此常常對因果報應存在種種疑慮。 我向德行極其高尚的師父請教: 「因果報應到底成立不成立? 如果成立,為什麼像我這樣善良的人還經常會感到痛苦 而那些惡人卻活得很好?」 師父很慈悲地看著我說: 「因果報應是釋迦牟尼佛親口宣說的真理, 是千真萬確的,不會有絲毫差錯的! 如果一個人的內心有痛苦, 就說明這個人的內心一定有和這個痛苦相對應的惡存在。 如果一個人的內心已經沒有任何惡, 那麼這個人的心靈是根本不會感到痛苦的。 所以,根據這個道理,既然你還經常感到痛苦,說明你內心還有惡存在, 還不是純粹的善人。而那些你認為是'惡人'的人,未必就是真正的惡人。 一個人能快樂地活著,至少說明這個人還不是純粹的惡人。」 我不服氣地說:「我怎麼會是一個惡人呢?我一向心地很善良的!」 師父說:「內心無惡則無苦,你既然內心有痛苦,說明你的內心就有惡存在。 請你將你的痛苦略說一二,我來告訴你,你內心存在哪些惡!」 我說:「我的痛苦很多!我有時感到自己的工資收入很低,住房也不夠寬敞, 經常有'生存危機感',因此心裡常常感到不痛快,並希望儘快能夠改變這種現狀; 社會上一些根本沒有什麼文化的人,居然也能腰纏萬貫,我感到不服氣; 像我這樣一個有文化的知識份子,每月就這麼一點收入,實在是太不公平了; 我的家人有時不聽我的勸告,我感到不舒服......」 就這樣,我向師父述說了一大堆自己的痛苦。 師父點點頭,不停地微笑,而且笑臉更加慈祥,並和顏悅色地對我說: 「你目前的收入足夠可以養活你自己和你的全家,你們全家也有房屋住, 根本不會流落街頭,只是面積小了一點而已,你完全可以不必要為這些感到痛苦的。 可是,因為你內心對金錢和住房有貪求心,所以就有苦。 這種貪求心,就是惡心,如果你已經將內心的這種貪求惡心去除了, 你就根本不會因為這些而痛苦。」 「社會上一些根本沒有文化的人發財了,你感到不服氣, 這是嫉妒心,嫉妒心也是一種惡心; 你認為自己有了文化,就應該有高的收入,這是傲慢心,傲慢心也是惡心; 認為有文化就應當有高收入,這是愚癡心, 因為有文化根本不是富裕的因,前世佈施才是今世有錢的原因。 愚癡心,也是一種惡心!" "你的家人不聽你的勸告,你感到不舒服,這是沒有包容心。 雖然是你的家人, 他們卻有自己的思想和觀點, 為什麼非要強求他們的思想和觀點和你自己一致呢? 不包容,就會心量狹隘。心量狹隘,也是一種惡心!" 師父繼續微笑著說: "貪求心也好,嫉妒心也好,傲慢心也好,愚癡心也好, 心量狹隘也好,這些都是惡心。 因為,你的內心存在著這些惡,所以,你就有和這些惡相對應的痛苦存在。 如果你能將內心的這些惡徹底去除,那麼,你的那些痛苦,也會煙消雲散。" "要用快樂和滿足的心態看待你的收入和住房! 你應當想想你根本不會餓死和凍死, 而那些富人雖然也有錢,其實也只是沒有餓死和凍死。 你應當看到,人是否快樂,不取決於外在的財富,而是取決於自己的生活態度。 把握生命的分分秒秒,用樂觀、安詳和勤勉的生活態度, 代替原來的貪 求心,你的心就會漸漸快樂起來。" "社會上沒有文化的人發了財,你應當為他們高興才對, 要希望他們能夠具有更多的財富、擁有更多的安樂才對。 別人得到,要像自己得到一樣開心;別人失去,要像自己失去一樣難過。 這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善人! 而你現在的心是別人的財富和安樂超過自己就不高興,這是嫉妒心。 嫉妒心是一種很惡的心,要堅決去除!要用隨喜心代替嫉妒心!" "認為自己在某個方面超過別人,就自以為了不起,這是傲慢心。 常言說'傲慢高山,不生德水', 人一旦有了傲慢就會對自己的不足熟視無睹, 因此根本不可能看到自己內心的種種惡,從而改過遷善。 所以,傲慢者自己堵塞了自己的進步之門。 此外,傲慢者常常會有失落感,漸漸會有自卑感。 一 個人只有從自己內心深處培養起虛懷若谷的胸懷, 心甘情願地永遠將自己放在謙卑的位置, 內心才會感到充實和安樂。" "前世佈施才是今世富裕的真正原因,"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"。 而凡夫不識因果, 將"種瓜"認為是"得豆"的因, 將"種豆"認作是"得瓜"的因,這是愚昧的表現。 一個人只有勤學佛法的智慧,真正懂得萬事萬物的因因果果,才能內心明亮, 知道如何取捨自己的思想、行為和語言, 唯其如此,才能從光明走向光明,從安樂走向安樂。" "虛空能夠包容一切,所以廣大無邊、虛融自在; 大地能夠承載一切,所以生機勃 勃、氣象萬千!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,不要隨隨便便就對別人的行為、言語看不慣, 即便是自己的親屬,也不要生起強求心,要隨緣自在! 永遠用善良的心幫助別人,卻不要貪圖或強求什麼。 如果一個人的心胸能夠像虛空一樣包容萬物,這個人怎麼會有痛苦呢?」 師父說完這些話,繼續用慈悲而柔和的眼光看著我。 我久久無言,兩行熱淚從我的眼中流出。 我原來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很善良的人, 直到今天,我才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一個惡人! 因為我內心有種種惡,所以我才有種種苦。 如果我的內心無惡,我怎麼會有苦呢?感謝師父,感謝佛! 要不是師父的教導和佛陀的恩德,我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內心的惡! 願我生生世世不離善知識, 不離殊勝妙法, 迅速斷除 內心的惡! 從感恩出發 從謙卑做起 |
2010年7月5日 星期一
最近的生活感想
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
網路文章轉載:孝順需要教育
這兩天,兩個孩子輪番生病,兒子高燒不退,半夜我抱著他滾燙的身體、看著他火紅的面頰,即使知道沒有什麼大礙,做媽媽的總是擔憂、睡不好覺。
下午載女兒出門溜冰,我有感而發的問她:「媽媽照顧妳們好辛苦喔!妳將來會不會孝順我?」女兒傻呼呼的問:「什麼是孝順?」我說:「就是對我好、愛我啊!」女兒很天真的從後座探頭對我說:「會啊!我會孝順妳!我將來賺的錢都會給妳!」(因為阿嬤常常問她們,將來賺錢會不會給阿嬤?所以女兒馬上這樣回答。)
我笑著說:「媽媽不用妳給我很多錢啦!但是媽媽現在每天這樣很辛苦的載妳去上課、去玩,將來我老了,走不動了,我希望妳也要記得每天來看我、載我去玩、陪我去看病。妳會嗎?」七歲的女兒馬上接口:「我會啊!我長大以後還是要跟妳住在一起,每天都會看妳啦!」接著皺起眉:「可是我沒辦法帶妳出去玩耶!」「為什麼呢?」我問。「因為我不會開車、又不認得路啊!」真是可愛的回答。我忍不住親親她粉嫩的臉頰。
之前收過網路上轉寄的一篇文章,大意是一位堅強的女性,為丈夫、兒女付出,自己得了癌症,卻總是拒絕孩子與另一半的照顧,凡事自己來。她的好友勸她,要練習讓丈夫、孩子來照顧她,因為,愛是要「教」的。的確,我們應該要教會孩子怎麼樣來愛我們。
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次,我得了急性腸胃炎,晚上在浴室嘔吐不止。我一回頭,看到四歲多的女兒,怯生生的站在我身後。我當時本來想叫她不要管我,趕快去睡覺,後來轉念一想,便對女兒說:「妳有沒有看到媽媽在吐吐?妳怎麼不問我『妳怎麼了?』」
女兒很聽話的照我的話問:「媽媽,妳怎麼了?」我對她說:「媽媽不舒服,妳可以替我拍拍背嗎?」她馬上上前來,用她的小手拍拍我的背、還摸了摸我的臉。我擠出微笑謝謝她:「謝謝!媽媽覺得好多了!妳可以倒一杯水給我喝嗎?」她很乖的立刻去倒了一杯冷水給我。
至此以後,我女兒只要看到我有什麼不對勁,一定會立刻問:「媽媽,妳怎麼了?」我上個月在九份不慎摔到,女兒第一時間立刻來扶我,問我:「媽媽,妳怎麼了?會不會很痛?」接下來的路程一邊走一邊叮嚀我:「媽媽,這邊很滑,妳要小心喔!」令人分外感動。
同樣的,我買了好吃的東西,也會要求她留給弟弟、我跟爸爸一起吃。看多了那種媽媽把雞腿讓給孩子吃,結果孩子長大以為媽媽只愛吃雞頭的故事,我深深引以為戒。所以,當女兒第一次一個人把她愛吃的生魚片整盤吃光光的時候,我狠很的責備了她。現在,她吃什麼好料,如果盤中剩下不多,她一定會問「還有人想吃嗎?」或是「沒人吃的話,我可以把它吃完嗎?」再也不會自私自利的一個人吃光光。
我一直很認同人本的一個觀念,就是你花了多少時間在孩子身上,孩子將來就會花多少時間在你身上。你怎麼對待他,他將來就怎麼對待你。這點,從我公婆身上得到驗證。我婆婆含辛茹苦的養大三個孩子,三個孩子對她都很孝順,而我公公年輕時對家庭不太負責,現在老了,深怕孩子不理他,但老實說孩子對他也真的沒有什麼感情。
不過,除此之外,我覺得做父母的,也有責任把真實的狀況透露給孩子知道。無論你是開心、憤怒,或是沮喪、挫折,甚至窮困、卑賤,我覺得「掩藏」不是一個好的教養方式。爸爸媽媽不是完人,我們應該學會承認我們也有錯誤,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。我們會老,也會死,同樣的,我們付出的愛也希望獲得回報。教導孩子回報我們給予的愛,跟我們愛他同樣的重要。
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
一個人的執行力~摘自講義雜誌 09/09 Vol.45
「成功不是偶然,而是一種設計出來的成果。」~摘自博恩.崔西『一個人的執行力』
我們生活的世界中,每個人都希望快樂、健康、苗條、富有而且愈快實現,愈容易做到愈好。
人類的整個歷史過程中,為了呼應這種幾乎無處不在,想要一夜之間就成功的需求,數不清的人和組織於是提供各種誘人花招,標榜各種特殊技術,詭奇想法與秘訣,都是為了讓人不需付出努力就能成功與快樂。
每隔一、兩年,就會有人推出《秘密》之類的書,鼓吹一步登天,輕鬆致富不難。根據《秘密》的說法,你所要做的就是「想」,只要將好念頭視覺化,就能吸引你想望的一切好事進入你的人生。對於那些不願意下必要苦功以完成有價值事物的人來說,這點子很有吸引力。
然而,成功的真正秘密是,「根本沒有秘密」。有的只是世世代代以來,人類發現然後再發現的普世原則與永恆真理而已。快樂、健康與富裕不會憑空而至,它們是精心設的成果,是因果關係鐵律的產物。
這項鐵律說,「凡有因,必有果」;也可以說,「凡有果,必有因」。當你做了某些事,就會得到某些成果。《聖經》上有句話說,「你播下的是甚麼,收成也是甚麼」。發現萬有引力的牛頓爵士寫道,「任何一項作用力,必有一項等同的反作用力。」
成功沒有「秘密」,但有一條簡單規則,如果你能效法其他成功的人,做他們所做的事,而且一再這麼做,那就沒有甚麼東西可以阻擋你逐漸獲得和成功的人一樣的結果。反之,如果你不能效法其他成功人士的作為,沒有人能幫你。
成功不是偶然,不是運氣,而是一種設計出來的成長。可說是一種因果關係。
或許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發現,後來成為宗教、哲學、與心理學的基礎原則,就是「思想是因,情境是果」換句話說,你的思想創造你的現實。你見到的不是真正的世界,而是你所認定的世界,無論你往何處看,你看到的都是你自己。更廣泛地說,你的外在世界,即是你內心世界的一面鏡子,無論你在內心想到甚麼,外在事物都會向你反映回來。你如果想知道一個人內心想些甚麼,只需觀察外在的他身上發生了甚麼就行了。
沒有人能違反「外在世界呼應內在世界」的「呼應定律」,至少沒有人能長期違反。如果你內心沒有做好持有某些東西的準備,沒有為此下足功夫,你外在絕不可能長期取得和持有這些東西。
有人說,要成功,必需擁有成功的條件。所謂成功的條件就是你的外在想擁有甚麼、經歷甚麼,內在就浮出心理上相對應的東西。你想改變外在世界,就得改變內心世界,就像德國文豪哥德所說:「想得到更多,你必須先讓自己的內在更多。」
也就是說,無論在哪一個領域,如果想創造不同的人生,首先你就得轉變成不同的人。你必須學習成長,擁有必要經驗從經驗中得到智慧和見解,從此你才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一切並無捷徑。
我要說的是,人生的旅途也一樣,你大多數的時間是偏離預定路線的。無論事先規劃與準備得多麼周詳,你的人生仍將充滿兩步退一步的波折起伏。從展開人生旅程起,直到抵達終點為止,你必須不斷更正行程。你必須重新啟動,停下來往左或往右,從障礙物底下鑽過,或由上方超越,而且往往還得走回頭路。如果立志要做個自己想做的人,完成目標與維持成功,「波折」是你必須擁有的基本經驗。
一位智者以前告訴我:「成功才是目標,其他一切不過是註腳。」想獲得一番大成就,你需要明確的目標,計畫與行程表,明白今天的你在哪裡、未來的你要去哪裡。踏出第一步。你得採取行動,首先就是克服對失敗的恐懼,接著要克服可能出現的失望。你要揮別舒適地帶,也就是不能只活在有限的行為與環境當中,不能躲避任何危機感,你得進入「不安地帶」。
成功的真正秘密是,人生彷彿一次長途飛行。首先該決定去那裡登機,然後起飛;在事先就知道整個旅途過程中,百分之九十九的時間會偏離航線的情況下,朝目標飛行。一但啟程,就得準備好這趟路上將不停地調整路線,直到抵達目的地為止。
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
下輩子,無論愛與不愛,都不會再見 --送給兒子的備忘錄
香港電臺知名主持人梁繼璋曾給兒子寫過一封信,這封信很快流傳於各大網站, 很多父親看後感觸很深,我覺得不只給兒子, 其實適合所有人看!
下輩子,無論愛與不愛,都不會再見
--送給兒子的備忘錄
我兒:寫這備忘錄給你,基於三個原則:
(一)人生福禍無常,誰也不知可以活多久,
(二)我是你的父親,我不跟你說,沒有人會跟你說。
(三)這備忘錄記載的,都是我經過慘痛失敗得回來的體驗, 可以為你的成長省回不少冤枉路。
以下,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記住的事:
(一)對你不好的人,你不要太介懷,在你一生中,
(二)沒有人是不可代替,沒有東西是必須擁有。看透了這一點,
(三)生命是短暫的,今日你還在浪費著生命,
(四)世界上並沒有最愛這回事,愛情只是一種霎時的感覺,
(五)雖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沒有受過很多教育,
(六)我不會要求你供養我下半輩子,
(七)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,但不能要求別人守信,
(八)我買了十多二十年六合彩,還是一窮二白,連三獎也沒有中,
(九)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,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,
你的爸爸梁繼璋
2010年3月8日 星期一
網路文章轉載:人生教我的45個功課
人生教我的45個功課
也許你不會100%同意Regina Brett,但在她的功課清單裏還是有些寶藏.
作者 : Regina Brett, 來自俄亥俄州, 克里夫蘭, Plain Dealer城
"為了慶祝變得更老了, 我曾經寫下人生教我的45個功課. 這
人生教我的45個功課
01.人生是不公平, 但還是好得很.
02.懷疑的時候, 為未來踏出一小步.
03.人生太短, 短到來不及浪費時間去恨任何一個人.
04.生病的時候, 你的工作不會照顧你. 你的朋友和父母會.保持聯絡.
05.每一個月付清你的信用卡.
06.你不需要每一次都吵贏. 同意你不同意的.
07.找人一起哭. 它比獨自啜泣更加療癒
08.對上帝生氣沒有關係. 祂受得了.
09.退休存款從你的第一張薪水條開始.
10.講到巧克力, 抗拒只是徒勞無功.
11.和你的過去和解, 所以它不會搞砸你的當下
12.讓你的孩子看到你哭沒有關係
13.別拿自己的人生和他人做比較. 你根本不清楚他們的人生是怎麼一回事 .
14.如果一段親密關係要偷偷摸摸, 你根本不應該涉入.
15.一眨眼的功夫什麼都會變. 但是別擔心: 上帝從來不眨眼.
16.深吸一口氣. 它會安定你的腦.
17.沒用, 不美, 或不喜悅的東西都丟掉.
18.沒讓你死的,真的會讓你更堅強.
19.重拾快樂童年永不嫌晚. 但這第二次只能靠你不靠人.
20.當關乎追求你生命的所愛, 不要把不要當答案
21.點蠟燭, 用好的床單, 穿上炫麗的內衣. 不要特殊場合才用 . 今天就是特別的一天.
22.準備要周全, 然後隨遇而安.
23.現在就離經叛道. 不要一把年紀了才開始穿上紫色
24.最重要的性器官是腦袋.
25.除了你, 沒有人在主宰你的快樂.
26.把所謂的不幸用這一句話把它表框起來 "五年後, 這還重要嗎 ?"
27.永遠選擇生活
28.原諒每一個人每一件事.
29.別人怎麼看你不干你的事.
30.時間會痊癒幾乎每一件事. 給時間. 時間.
31.無論情況多好或多壞, 它都會變的.
32.不要那麼認真的看待自己. 沒有人會這樣看待你的.
33.相信奇蹟.
34.上帝愛你是因為祂就是這樣, 不是因為你做了什麼或是沒做什麼 .
35.不要稽查人生. 現在就呈現和做最大的發揮
36.變老了打敗另一種選項 - 死得早.
37.你的孩子只有一個童年
38.最後真正最重要的是你愛過
39.每一天都出門. 奇蹟在四處等著.
40.如果我們都把我們的問題都丟成一堆, 然後看看其他人的,我們會把我們的撿回來.
41.忌妒浪費時間. 你已經擁有你所需要的了.
42.最好的都還沒來.
43.不管你感覺如何, 起來, 穿好和呈現
44.讓
45.人生不會打上蝴蝶結, 但它仍然是一份禮物.
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
網路文章轉載-給被資遣朋友的良心建議
希望各位能用不同的心境來讀這篇文章 ----- 給被資遣朋友的良心建議
不管你是主管還是員工,都該好好的看這一篇文章。-過完年將就看看,也許工作的心境會不同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雖然喝紅了臉,你的沮喪、不平與不安,全寫在臉上了。在公司上了這麼多年班,突然一早上進公司,總務就發個紙箱給你,還站在一旁盯著你收拾東西,連電腦也不許開,收拾好了就走人。事情過了個把月,你還是氣憤難消。
你說看到昨晚的電視新聞,上千名失業勞工聚在勞委會抗議,要求政府對於企業裁員與失業率升高,提出對策。你說你也真想去抗議。
說來也巧,昨天中午我公出時走延平北路,正好經過勞委會。也曾停下來瞭解了一下抗議的訴求。所以對於他們抗議的原由,我能理解。
但當你說你也真想去抗議,我就有些話想對你說說。
你我曾在券商共事,長期研究過許多上市公司的營運,也讀過許多相同的資料,你應該還記得,許多統計資料都顯示,有七成以上的公司,開業之後撐不到三年。剩下的一半也會在後來的兩年中陸續結束,能夠持續經營超過十五年以上的公司,不到百分之三,十五年以上的,更是不到百分之一。
照這樣來算,如果我們都從二十五歲左右進入職場,六十五歲退休,四十年的時間裡,想要一直待在同一家公司,並不是一個很切實際的期待,對嗎 ? 比較實際的情況應該是,我們會經常因為公司前途無亮自行跳槽,也常會因為公司無法再經營下去而不得不離開,對嗎 ?
其實你們公司的情況,半年多前就有跡象了,老闆經營的方向不對,你也曾抱怨了半天。我還記得那時我們聊過,我問你怎麼不另謀高就,你說你試了,但是談來談去,發現薪資都沒有現職高。我講了一句很刺耳的話,你還記得嗎 ? 我說,別抱怨他了,雖然他是個不善經營的人,但至少他付給你的薪資,已經超過你的「市價」了。
其實當時我應該再提醒你,有這種現象,表示你應該趕快在自已身上多下點工夫了。你的競爭條件已經在衰退當中,繼續這樣下去,保不住工作只是遲早的事。我疏忽了,這點我向你抱歉。
曾經和一位創業成功的朋友有過一席印象深刻的談話。那已是四、五年前的事。他長我十來歲,在成功前曾經有過兩次事業失敗的經驗,負債累累。捫心自問,若我是他,恐怕再也沒有勇氣嚐試了。但他還是不肯放棄。第三次,他成功了。那日與他飲酒吃飯,已是他創業成功的第五個年頭。他說前四年的獲利都用來還了債,現在才算稍微賺了點錢。
我舉杯表示佩服,微醺的他卻按住我將到口的酒杯,問了我一個問題:「如果你上班的公司經營不善,快要倒,你會有什麼打算 ? 」
想都沒想,我說當然馬上開始找下一個工作。還開玩笑的問他公司裡還缺不缺人。
聽了我的回答,他意味深長的笑著看了我一會,才開口說:「這半年來,我到處問人這個問題,我打算問滿一百個,你是第八十六個,大家答案都大同小異。從來沒有一個告訴我:『我會去告訴老闆,別擔心,我會用我的全部家當陪他拚到底。』」
他說,失敗過兩次,他想通了這個道理:船沉了,和船一起沉的總是船長。水手都帶著剩餘的糧食、飲水,搭救生艇走了。
所以這次他的學到了教訓。績效好,該加薪就加,該發獎金就發,但績效不好,該減薪、該裁撤,他一定公事公辦,不會拘泥員工的年資或彼此的感情。因為,「如果你感情用事,顧慮那些該裁該減薪的人會不舒服,而不處理,就反而會造成表現好的人更不舒服,他們會離開你,最後留下來那些原本就該砍掉的人,公司很快就不可挽救。這不只是控制成本的問題,而且能避免人才流失。」他說。言下之意,他反省過,這方面處理不當,是他過去失敗的原因。
從那天開始,我再也不曾認為公司有持續雇用我的義務,因為我的確沒有陪老板沉船的打算。除了上班時間仍舊做好我職掌的工作,我也在自己身上下了一些工夫,做好隨時隨地可以離開的準備,不論主動或被動。還記得你曾經笑過我習慣到處面試去探行情嗎?就是因為與他那一席話。我覺得勞雇之間的關係,是一種條件式的關係,當維持關係的條件不存在,雙方都有解除關係的權力。
我們都曾幾度跳槽,在「開除」老闆的當下,也都蠻絕情的,不是嗎?
我們若指望在一家公司上一輩子的班,那得保證老闆永遠喜歡我們,我們也永遠喜歡老闆,再加上他公司永遠不會倒、能賺錢,還要我們的價值永遠不會被取代。少了上述任何一個條件,都不可能。你覺得這種情形會常見嗎?
我不是在幫資方講話。我知道有些資方是故意惡性倒閉,自己乘救生艇帶走補給,讓員工和相關往來業者跟船一起沉。不過絕大多數的創業者都希望創業能夠成功,如此一來,一旦自己有好日子過,還可以提供許多穩定的就業機會,養活好幾家人,甚至像王永慶,養活的是數萬個家庭的幾十萬人。創業者投入資金、時間,還有比員工更多的勞心勞力,同時承擔著因為營運能力不足、判斷不正確、被倒帳、景氣反轉等無時不刻都存在的失敗風險。失敗的結果,常常是背負沉重的債務,從此一輩子翻不了身。
平均每當一人創業成功,就有九個人失敗,而這些成功的人,平均都先失敗過兩次。連王永慶在創業早期也失敗過。這些資料,你也都讀過,不是嗎 ?
相對而言,受雇者得到一個職位,只要每天早上按時去上班,做好指定的工作,按時下班,每個月時間到了就有一份薪水可領來養家活口,如果外面找得到薪水更高、福利更好、前途更光明的工作,通常會遞出辭呈離去。而如果找到的工作薪水更低,就表示在現職上已經「超額獲利」。若是公司經營失敗,除了拿不到的薪水,沒有其他的風險。
在這樣的相對關係下,我們身為職員、勞工,有什麼資格抱怨老闆為了能夠繼續營運下去而裁員 ? 至少還發給了你離職金,沒有等到薪水發不出來再落跑。而且,他總還留了人下來,我們該不該想一想,為什麼走路的是我們 ?
曾經聽過一個很詼諧嗜酒的老頭講課,他說他平生最看不起的,是下了班就罵老闆,隔天又繼續去上班的人。你現在聽了一定笑不出來,但當時課堂上是哄堂大笑。
他說,若有本事找更好的工作,不用抱怨,走就是了。如果沒有這個本事,那就根本沒有抱怨的資格。
我真的不是在幫資方講話。只是這一個多月來,幾次聽你埋天怨地,我希望你也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完全沒有責任。你開啟了你的求職網頁,寄出了許多履歷,得到幾次面試的機會,但條件都不如你原來的工作。面對這樣的情況,你除了找我喝一杯,訴訴苦,有沒有想過外在的環境變了,你的心態也該調整 ?
現在的就業市場,是一個硝煙密佈、屍橫遍野、血流成河的殺戳戰場。你覺得已經彈盡援絕。這時候的你,該做的不是到處去嚷嚷著戰爭的不公平。這件事大家都很清楚。但仗還是要打下去。而且最慘烈的時候還沒來。你若決定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抗議上,我會尊重你,但請恕我直言,那不是你現在該做的事。
你所應該做的事情,是遍尋你的身上、四周,找出任何還能使用的武器(也就是你有多大的能耐)。哪怕原本用的是機關槍,現在只剩一把美工刀,但只要先守住一個小小的方寸之地,別被打掛,你就能繼續在戰場上存活,就有殺出重圍,看到戰爭結束的機會。
而且,不論將來的結果如何,你一定要記得現在這個經驗:永遠要不停止成長學習。別再使自己陷入武器不夠用的處境。這是自己的責任,不是別人的。拿自己的不幸去怪別人是最容易的事,但卻一點幫助也沒有。
現在說這些話,我知道你看了心裡不會太痛快。但那種只會安慰你、哄你,任由你在怨天尤人的思維裡自暴自棄的朋友,我不會當。我若是那種人,你也不必當我是朋友。
說真的,目前景氣及台灣的投資環境的確不好,今天我對你說的這些話,明天也許就得說給我自己聽了。現況中有太多的不確定,每個人心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惶恐,而唯一可以確定的是,坐以待斃一定沒指望,你同意嗎 ?
今後我仍然願意陪你喝酒聊天,喝咖啡吃飯,陪你聊天說笑,陪你檢視身上的武器,一起研究在這戰場上存活下去的策略。我們是長年的朋友,相交相惜,理當互相支持。但那不表示我想同情你,也不認為你需要我的同情,所以,聽你怨天尤人,今晚是最後一次。
加油。我們一起。
網路文章轉載:這是我的福氣
鵑鵑原本在美國工作,公司給她的待遇很好,再加上單身,
前一陣子她住在臺灣的母親罹患腦瘤,開刀後復原得很慢。
鵑鵑立刻請調回臺,找了間公寓,把母親接到身邊就近照顧。
鵑鵑不是家中的獨生女,上有大姐,下有弟弟,
承擔服侍母親的責任。
她大姐偶爾給她一筆錢,當作是孝親費,此外很少露面,
好像出點錢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把母親推給妹妹。
我們這些鵑鵑的朋友看不過去,
鵑鵑保持她一貫的優雅從容,靜靜的說:「照顧媽媽是我的福氣。」
原本為她打抱不平的我們,聽了這句話,頓時沉默起來。
難怪從來不曾聽她抱怨,自認享有「福氣」的人,
鵑鵑忙著張羅都來不及了,哪有閒功夫喊累叫煩哪!
在鵑鵑細心打點下,病情不大樂觀的母親,身體竟一天天好起來,
母親想要康復的意願也啟動了,甚至會離開臥房到屋外走走。
原本令人覺得沉重的擔子,因為鵑鵑懂得惜福,
現在鵑鵑成了大家的強心劑,每當我們遇到困難,或者受了委屈,
放棄、抱怨或指責別人時,總會想起她的話。
在我們這一群朋友中,開始流行一種句型:「能多做一點是我的福氣
「孩子不聽話,耐著性子引導他是我的福氣。 」
「擠公車沒位子坐是我的福氣。」
那麼能認識你也是我的福氣
說這些話的時候,我們多少帶著點自我解嘲的意味,
我們看待周遭人事物的態度有了明顯變化,
古今中外有很多人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深受感動,甚至豁然開朗;
而改變一生的事例,更是多不勝數。
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和演講口才藝術家卡內基,
他九歲的時候,父親將繼母娶進門。
他父親向新婚妻子介紹卡內基時,如是說:「
他實在令我頭痛,說不定明天早晨他還會拿石頭砸你,
出乎卡內基預料的是,繼母微笑地走到他面前,托著他的頭,
接著告訴丈夫:「你錯了,
他不是全郡最壞的男孩,而是最聰明,
只是還沒找到發洩熱忱地方的男孩。」
此話一出,卡內基的眼淚不聽使喚地滾滾而下。
就因為這一句話,建立了卡內基和繼母之間深厚的感情;
成就了他立志向上的動力;更因為這一句話,
讓他日後幫助千千萬萬的人一同步上了成功之路。
「一句話」很容易說,但重要的是要能讓對方受用。
給人一句好話,讓人生命奮起飛揚,何樂而不為呢?所以,
第一、給人歡喜的話;
第二、給人鼓勵的話;
第三、給人肯定的話;
第四、給人讚美的話。
多說好話,少說壞話。
不經意的一句輕浮話,有時會自毀前程,而一句關懷別人的話,
卻能讓沮喪的人有生存下去的勇氣。因此人要經常檢點自己的口舌,
原來你也很富有
有一位青年,老是埋怨自己時運不濟,發不了財,終日愁眉不展。
這一天,走過來一個鬚髮皆白的老人,問:「年輕人,
「我不明白,為什麼我總是這麼窮。」
「窮?你很富有嘛!」老人由衷地說。
「這從何說起?」年輕人不解。
老人反問道:「假如現在斬掉你一個手指頭,給你 1千元,你幹不幹?」
「不幹。」年輕人回答。
「假如砍掉你一隻手,給你 1 萬元,你幹不幹?」
「不幹。」
「假如使你雙眼都瞎掉,給你 10 萬元,你幹不幹?」
「不幹。」
「假如讓你馬上變成80 歲的老人,給你 100 萬,你幹不幹?」
「不幹。」
「假如讓你馬上死掉,給你 1000 萬,你幹不幹?」
「不幹。」
「這就對了,你已經擁有超過1000 萬的財富,為什麼還哀怨自己貧窮呢?」
老人笑吟吟地問道。
青年愕然無言,突然什麼都明白了。
心靈導航
親愛的朋友,如果你早上醒來發現自己還能自由呼吸,
你就比在這個星期中離開人世的人更有福氣。
如果你從來沒有經歷過戰爭的危險、被囚禁的孤寂、
受折磨的痛苦和忍饑挨餓的難受……。
你已經好過世界上五億人了。
如果你的銀行帳戶有存款,錢包裡有現金,
如果你的雙親仍然在世,並且沒有分居或離婚,
如果你能抬起頭,面容上帶著笑容,並且內心充滿感恩的心情,
因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可以這樣做,但是他們卻沒有。
如果你能握著一個人的手,擁抱他,或者只是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。
因為你所做的,已經等同於上帝才能做到的。
親愛的:如果你能讀到這段文字,那麼你更是擁有了雙份的福氣,
看到這裡,請你暫且放下書,然後非常認真地對自己說一句話:
「哇!原來我是這麼富有的人! 」